6163银河.net163.am(CHINA)官方网站 - 百度百科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惠利新锐:郑大为——刀尖上的“舞者” 毫厘之间架起生命之桥
发布日期:2021-04-15 阅读次数:

无影灯下,争分夺秒,生死就在毫厘之间:心脏二尖瓣置换、冠脉搭桥、大血管手术及复杂先心手术……心外手术作为目前医学中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被人称为在“刀尖上起舞”。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郑大为主任医师作为“舞者”中的后起之秀,挑战高难手术,将徘徊于生死间的危重病人拯救;他医德高尚,绝不轻言放弃对生命的挽救;他医者仁心,不仅为患者治心病,更与患者交心。

    腋下开6厘米小孔巧关“心门”

    通俗点说,心脏的瓣膜就像心脏的“门”,控制着血液的进和出,门狭窄或关不紧会导致心脏“漏风”,血液倒流或是流出受阻而引发疾病。

    50岁的温阿姨找到郑大为时,讲话不敢大声,走路只能缓步,就连睡觉都不能躺平。她被风湿性心脏病折磨了数年,熬不过去就医时,已经出现二尖瓣狭窄。再这样下去,可能形成血栓。这颗“定时炸弹”的存在,随时会危及生命。

    郑大为建议做全腔镜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传统手术需要开胸,将胸骨切开。但骨头愈合后还会有不适,且会有一条长约30厘米的疤痕,像个大蜈蚣,患者未必能接受。”

    现在只需在腋下开个6厘米的小孔,通过胸腔镜技术,完成以往开胸才能完成的二尖瓣切除及人工瓣膜缝合。最终,温阿姨接受了这个方案。

    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温阿姨的手术很成功,2天后顺利转入普通病房,5天后顺利出院。

    “微创手术让患者受益良多。”郑大为对此深有体会。2017年,为了减少被切除的肺部组织,保护肺功能,他开始钻研当时宁波少有开展的复杂肺段胸腔镜手术。

    作为那时最年轻的尝试者,他曾多次被邀请到全省学术交流会上演示手术技巧、分享经验。之后他再将微创理念扩展到其他手术,攀越数个技术难点。

    患者送“大医精诚”,时刻自我鞭策

    2014年,医院率先引进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郑大为第一时间考取了操作证。很快,就遇上了“实战”。

    那年夏天的凌晨,一位27岁的男子被救护车送进医院,这位体重200斤的小伙子被病毒性心肌炎折磨得奄奄一息。

    手术室外,老父亲紧紧握住郑大为的手:“医生,我就这么一个孩子,孙子刚会走路,全家都离不开他!”郑大为拍拍老父亲手背,点点头。

    情况紧急,必须立即上ECMO。谁料,就在操作时,男子出现心脏骤停。从医学上来讲,男子可能几分钟后就会被宣告脑死亡。但是,郑大为脑海里一直想着患者父亲说的那句话。

    不能放弃!

    郑大为一边指挥同事为患者做心肺复苏,一边上ECMO。终于,将男子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在全体医护的精心呵护下,男子康复出院。家属送来一幅写着“大医精诚”的名家字画,一直被郑大为珍藏着。每每遇到挫折时,他都会以此鼓励自己越挫越勇,精益求精。

    “一个积极向上的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作为一名心胸外科医生,肩上的使命和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掌握心脏换瓣术,他跟着老师在手术室待了整整半个月,不分昼夜。学生时代的考研、读博,工作后的国内外进修,他都铆足劲。

    如今他已成为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手术难度和手术质量,完成了复杂肺段切除、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微创瓣膜手术等胸心外科前沿手术。但他依然保持这样一种习惯:复盘当天的诊疗和手术过程,问自己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一点。

    “我赶上了好时代。”郑大为深感庆幸自己是站在学科带头人邵国丰主任的肩膀上往前进。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是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十大卫生品牌学科,强大的学科为年轻医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今年,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关于细胞肿瘤分子诊断和疗效监测的科研新课题已在准备阶段。“我们年轻一代的心胸外科医生,要学会开阔思维,特别是出现新技术时,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拿稳学科发展接力棒。”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