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了宁波首例血管内冠状动脉冲击波钙化碎裂新技术,成为全国首批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该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对于冠脉血管钙化病变介入治疗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79岁的王奶奶(化名)有高血压、糖尿病好多年了,发现最近1个月无缘无故出现胸口憋闷、喘不上来气的感觉,晚上心慌的睡不着觉,外出散个步后胸闷更厉害了,而且还会冒冷汗,过一会儿就要休息了。
王奶奶到当地医院的心内科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检查后被诊断为“严重冠心病”,心脏血管CT显示多根心脏血管已经重度狭窄。
随后王奶奶的家属立马带她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就诊,接诊的心内科徐卫峰主任医师详细问诊并看了王奶奶的检查后,马上为王奶奶安排了住院、进一步做冠脉造影明确。
“冠脉造影的结果不乐观,比想象中更严重”徐卫峰说,“心脏多根血管弥漫性狭窄,其中最大的一根血管近段有90%的狭窄,并且钙化很严重,血管壁已经像石头一样坚硬,单纯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可能效果也不佳。”
冠脉造影结束后,徐主任到病房和王奶奶及他的家属谈了话,因为现在普通的介入治疗已经解决不了王奶奶的血管问题了,但是医生介绍的一种新技术给王奶奶和她的家属带来了希望——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技术。
心脏血管也能进行“碎石”?王奶奶一家一开始也表示难以理解。经过医生团队的充分解释后,他们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冠脉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是通过球囊内的电极发生脉冲产生的声压力波可以选择性对钙化病变产生挤压、破碎、剪切等力量,把钙化病变“震裂”,但是仍保留在原位,使钙化病变“松解”,血管变“柔软”一些,即刻扩大管腔内面积,使球囊和支架植入后对血管内扩张效果更佳。同时这种冲击波对钙化组织穿透力强,但是对软组织穿透力弱,对除了钙化病变外的血管壁、心肌等软组织不产生伤害作用,可以真正做到“遇硬则刚、见柔则柔”的效果,即能震碎钙化病变又能保证血管的安全。
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后,2022年8月25日下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蒋峻主任指导下,由李惠利医院心内科专家叶红华院长亲自率领团队为王奶奶进行了手术。
手术过程与普通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方式相同,采用局部麻醉从手部桡动脉穿刺后,在腔内影像学精准评估下,利用Shockwave冲击波新技术,王奶奶血管中的钙化斑块被成功击碎,最后顺利置入了支架,手术用时不到30分钟,效果立竿见影,王奶奶的心脏血管管腔明显扩张,胸闷、心慌的症状也大大缓解。
徐卫峰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钙化病变的检出率也越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高达80%。由于钙化病变较硬,常使病变不能充分扩张,球囊和支架难以通过,支架不能完全膨胀,进而导致治疗失败以及产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钙化病变的充分预处理就成为其介入治疗成功的首要条件。然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常用方法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多数操作技术难度大,这种血管内冠脉冲击波碎石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精准松解钙化血管,完美辅助后期支架植入,使患者的血管得到充分治疗。